橋架的設計選型
日期:2019-11-01 瀏覽次數:3225
一. 設計準則
1 電纜橋架內的電纜可無間距敷設, 電纜在橋架內橫斷面的填充率: 電力電纜應不大于 40%, 控制電纜應不大于 50%。
2 所選電纜橋架的平均承載能力, 應能滿足所支撐的電纜重量及有可能發生的其它承載總負荷。
3 所選橋架的表面處理應根據橋架所要安裝的環境情況而定。
4 根據橋架內對電纜的防護要求進行選擇梯式, 盤式, 槽式橋架中的一種。
5 為滿足要求, 方便安裝, 應選擇合理的安裝支撐件。
根據用戶對電纜規范保護的要求不同, 可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(梯式橋架、 盤式橋架、槽式橋架), 梯式或盤式橋架需要蓋板時要單獨聲明。
根據對電纜橋架防護要求的不同, 選擇不同的表面處理(噴粉, 電鍍鋅, 熱浸鋅, 噴漆,防火涂層處理等)。
2 室內電纜橋架布線不應采用具有黃麻或其它易燃材料外護層的電纜。
3 電纜橋架水平敷設時跨距一般為 2m, 垂直敷設時其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 1.5m。
4 電纜橋架可采用膨脹螺栓或在預埋鐵件上焊接固定的方法固定。
5 電纜橋架多層安裝時, 其層間距一般為: 控制電纜間應不小于 0.2m; 電力電纜間就不小于 0.3m; 弱電電纜與電力電纜間應不小于 0.5m, 如有屏蔽蓋板可減少到 0.3m; 橋架上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應不小于 0.3m。
6 下列不同電壓不同用途的電纜不宜敷設在同一層橋架內:
a) 1KV 以上和 1KV 以下的電纜;
b) 向一級負荷供電的雙路電源電纜;
c) 應急照明和其它照明的電纜;
d) 強電和弱電電纜。
如受條件限制安裝在同一層橋架內時, 應有隔板隔開。
1 電纜橋架內的電纜可無間距敷設, 電纜在橋架內橫斷面的填充率: 電力電纜應不大于 40%, 控制電纜應不大于 50%。
2 所選電纜橋架的平均承載能力, 應能滿足所支撐的電纜重量及有可能發生的其它承載總負荷。
3 所選橋架的表面處理應根據橋架所要安裝的環境情況而定。
4 根據橋架內對電纜的防護要求進行選擇梯式, 盤式, 槽式橋架中的一種。
5 為滿足要求, 方便安裝, 應選擇合理的安裝支撐件。
6 對于受空間或其他因素限制的工程, 可考慮非標設計。
二. 選型細則
根據用戶對電纜規范保護的要求不同, 可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(梯式橋架、 盤式橋架、槽式橋架), 梯式或盤式橋架需要蓋板時要單獨聲明。
根據對電纜橋架防護要求的不同, 選擇不同的表面處理(噴粉, 電鍍鋅, 熱浸鋅, 噴漆,防火涂層處理等)。
根據電纜橋架在工程中的實際安裝位置或安裝要求, 同時根據電纜橋架的載荷曲線, 在決定了最佳的支撐跨距后, 選擇合理的安裝附件。 如臨墻安裝用托臂, 工字鋼立柱, 角鋼立柱, U 型立柱, 雙桿吊架, 托臂擋板, 接地線, 垂直固定片或垂直固定架等。
三. 安裝使用
2 室內電纜橋架布線不應采用具有黃麻或其它易燃材料外護層的電纜。
3 電纜橋架水平敷設時跨距一般為 2m, 垂直敷設時其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 1.5m。
4 電纜橋架可采用膨脹螺栓或在預埋鐵件上焊接固定的方法固定。
5 電纜橋架多層安裝時, 其層間距一般為: 控制電纜間應不小于 0.2m; 電力電纜間就不小于 0.3m; 弱電電纜與電力電纜間應不小于 0.5m, 如有屏蔽蓋板可減少到 0.3m; 橋架上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應不小于 0.3m。
6 下列不同電壓不同用途的電纜不宜敷設在同一層橋架內:
a) 1KV 以上和 1KV 以下的電纜;
b) 向一級負荷供電的雙路電源電纜;
c) 應急照明和其它照明的電纜;
d) 強電和弱電電纜。
如受條件限制安裝在同一層橋架內時, 應有隔板隔開。
7 電纜橋架與各種管道平行或交叉其最小凈距應符合下表所列規定:
8 電纜橋架在敷設電纜時不得作為人行通道。
- 上一頁:橋架施工質量控制要點
- 下一頁:如何選擇電纜橋架的型式和品種?